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锦州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教师之家 > 浏览
楼主
[转帖]“星期一现象”探析
星期一是新一周的开始,按理说经过双休日的充分休息,学生在星期一应该精力充沛,思想集中。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一周中,星期一这天学生注意力涣散、纪律松懈、作业质量差、精神疲惫等现象所占的比例较高,我将之概括为“星期一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呢? 一、“星期一现象”的成因 曾有学生这样形容一星期中的七天:星期一是“走向深渊”,星期二是“路漫漫”,然后依次’是“子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大逃亡”和“快乐的单身汉”。虽然这是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厌学学生眼里的学校生活,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星期一是他们难熬的学习生活开始的第一天。很多老师也发现,星期一上课时学生较难进入学习状态,总是不专心,学习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1一些学生成绩本来就不理想,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个别人还不时因违反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于是就把上学看作“蹲监狱”。好不容易熬到“胜利大逃亡”,刚过上两天“快乐的单身汉”生活,又要转回来了,总觉得不情愿,似乎是被逼着来的。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星期一,肯定心情烦躁,违纪现象增多。 2一些学生的双休日确实是在“充分”休息,一觉睡到九十点钟甚至更晚,然后开始轻松、快乐地玩耍,直至星期一仍不能完全静下心来,于是上学迟到、上课打瞌睡,不能专心听讲,总想着前两天的开心事,可谓“人在教室心在外”;还有些学生则上课时过于兴奋、活跃,不能控制自己,以至扰乱课堂纪律。 3少数学生放假两天待在家里,难免会遭遇父母争吵、亲人不和等家庭冲突,或者因种种原因被父母训斥。这些因素很可能一直困扰着学生,并带到了星期一,致使其精神不佳、心事重重,沉默寡言、目光呆滞,或者容易因一点小事就出现情绪冲动与偏激行为。另外,有些住宿生回到温暖的家中休息了两天,返校后总觉得学校处处不如家中方便,也会影响星期一的情绪。 4部分老师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只得充分利用双休日处理家务事、“人情债”,结果休息日反倒成了“劳动日”“走亲访友日”;还有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抓紧休息日尽情放松、娱乐,结果玩得过度,身心俱疲。这些教师在星期一没能调整好状态,要么带着情绪上课,要么讲课敷衍了事。教师的心态、教态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个别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违纪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总之,种种原因导致“星期一现象”的出现,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及时调整,很有可能延续到星期二、星期三,甚至更长时间,出现恶性循环。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 二、解决“星期一现象”的对策 1星期一,班主任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管双休日家庭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还是因玩得过度而身心疲惫,都不能让这些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因为它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态度。为此,星期一这天,班主任最好提前20分钟到校;当踏入教室时,不管学生有多吵闹都不要发怒,应不动声色地注视学生,学生自然会平静下来;对学生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必要时,找个别学生谈心,引导学生抛开负面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2制定“情绪晴雨表”。可以设计一份“情绪晴雨表”。情绪表中“红”代表心情良好,“蓝”代表心情一般,“黑”代表心情不好。要求全体学生在早读前填写好,以便班主任了解整体情况,关注填写“黑”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情绪晴雨表”前,要让学生明白填表的目的,以及如实填写的必要性与好处。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能够在一周的第一天就了解到学生的情绪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可以把“晴雨表”的情况反映给科任老师,让他们也关注填写“黑”的学生的表现,以便采取适宜的态度对待他们上课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学生情绪进一步恶化。 3教会学生使用“自主训练法”。“自主训练法”是德国柏林大学舒尔兹教授发明的。他经过苦心钻研发现,每个人都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方法是这样的:(1)静坐在凳子上,背部轻轻靠在后面桌上,头摆正,稍稍前倾,两眼正视前方,两手平放在大腿上,两脚与肩同宽,全脚掌落地,脚心紧贴地面。(2)两眼轻轻闭合,慢慢地深呼吸三次,静下心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放在两手和大腿边缘部分,然后集中到手心。心里默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两手暖和起来了。”(3)逐渐将意念导向脚心,重复上述动作,脚心处也会感到温暖。一旦两只手、两只脚都产生温暖感觉后,身体就会有一种飘然的感觉,此时头部也会感到很清爽。我一般安排学生在早读课前5分钟进行训练,我班学生试用后反映,这种训练既可以调节情绪,又能消除心理压力,减轻烦恼,使心情舒畅。 4充分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班会课一般安排在星期一的最后一节。我的做法是,首先挑选早晨在情绪表上填写“红”和“黑”的两位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双休日是如何度过的,主要讲造成其情绪好与坏的原因,然后展开讨论,探讨如何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好星期一的心态。最后由我总结发言。如有一位住宿生讲到自己成绩不理想,每次周末回到家,父母都会问长问短,特别关心学习成绩,所以每次回到学校总想着父母那期待的目光,压力很大,心情郁闷。经过同学讨论和我的引导,他认识到,自己不愿辜负父母的期望这是很好的,但不能将父母的期待变成压力和包袱,应换个角度看问题,更多地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只要尽力而为,就无怨无悔。 5周五的预防提醒。用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学说解释“星期一现象”,是旧的动力定型被破坏而新的动力定型还未建立时的“混乱”造成的。学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分秒必争,聚精会神于学习,形成了与学习相适应的“动力定型”,与学习无关的事被置之度外。而到了双休日,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情,如逛街、串门、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原来建立起来的趋向于学习的“动力定型”暂时被破坏了。待到双休日过后的星期一,又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就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现象。鉴于此,班主任在周五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度过双休日:以休息为主,适当做些家务劳动;适当娱乐,开展一些有益健康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但不能完全把书本丢开,应抽出一定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或查漏补缺。这样,旧的动力定型不至于被破坏过大,下周重新恢复就比较容易,不会出现“星期一现象”,即使出现,症状亦较轻,不会过多影响学习。 通过以上做法,不仅能有效消除“星期一现象”,而且能使学生更合理地过好双休日,并学会如何调整情绪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如果周一后的几天班主任也能坚持不懈地像抓“星期一现象”那样去做,相信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整个班级将充满青春活力。
作者:刘老师(121093)09-01-20 23:32回复此贴
回复内容:
百分·锦州家教网 ©20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