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锦州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其它科目 > 浏览
楼主
知识积累清单之人文地理部分
知识储备——人文地理
第一编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要点化
考生在解答综合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并且回答问题时杂乱无章,甚至写成文章,切不住知识的要点,有时回答的仅是一个方面,不全面。笔者认为这主要因为,一、该记忆的概念没记准,摸棱两可,对一些专业性的语言不熟悉;二、回答问题缺乏思路,没有要点。为此笔者结合以往的高考题,总结出一些回答个别类型问题的要点,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路。
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区位条件或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原因要点归纳为
(一)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位置——气候类型;海陆位置:沿海内陆——交通条件;相对位置;特殊位置:发达地区的关系 )
2、自然资源①气候资源(气候类型 光照:西北青藏,南疆的长绒棉基地重要条件;热量:低纬度地区,东北发展农业的最大不足;降水:季风区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灌溉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又叫日较差,尤其是西北地区夏季较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晚上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瓜果比较甜。)②水资源(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工农业水源充足,山区的水能资源丰富)③土地资源(地形:平原平坦适合耕作业;而山区适合林业、牧业。土壤:东北黑土、黑钙土分布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南方低山丘陵,红壤,酸性,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少,适合种茶树。)④生物资源(植物—植被:植被稀疏,岩石裸露,荒漠化,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态恶化——生态破坏:环境容量减小,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⑤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发展采掘工业的条件。注:是能源不一定是矿产,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是矿产不一定是能源,如铁、铝土等金属矿。)
3、自然灾害(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暖,蒸发旺盛,出现旱情,称为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旱频繁;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南亚旱涝灾害频繁,东南亚常出现洪涝灾害;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台风,美国东南部常出现飓风,中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区:干旱。
(二)人文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要求)
1、交通(沿河、沿海、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靠航空港等的地区,交通发达)
2、市场(经济发达,腹地大,人口多的地区消费市场广阔)
3、政治(政策、国防要求等因素)
4、经济水平(产业基础及现状、产业结构等)
5、历史(历史原因和传统习惯)
6、人口(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居住)(注:以上不一定吻合概念,只是为了记住要点,做题时避免遗漏。
以上仅为回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至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比如农业、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回答时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方面可以省略;再者如果某一方面对整个题目的结论的得出方向不利(不管是优势项目,还是劣势项目,只要与结论的得出负相关)的话,也要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这些要灵活处理;另外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尤其是在解答综合题时使自己的答案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必须学会在基本要点展开内容回答合理无误的前提下,在适当的位置显露一手,将一些更准确的相关知识答在卷面上。比如回答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大,刚果盆地热带雨林面积小的洋流方面原因时,若对洋流的具体名称记的准确无误,可以在答卷上写全称或加括号注明,若对洋流的具体名称顶不准时,尽量不要在答卷上写全称,可以笼统的写成暖流或寒流的影响,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的弱点,让阅卷老师小看。
一、 经济发展区位条件要点化 1、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1)自然因素——相对稳定①气候(光照:西北青藏地区地位突出;昼夜温差:又叫日较差,尤其是西北地区夏季较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晚上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瓜果比较甜;日照时间:西北青藏和东北夏季更有优势。热量:南方等低纬度地区;降水:季风区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灌溉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原平坦适合耕作业;山区适合林业、牧业)③土壤:东北黑土、黑钙土分布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南方低山丘陵,红壤,酸性,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少,适合种茶树。但是如果是冲积平原或低山丘陵且有耕作业分布,在评价该地区土壤状况时均可以说成土壤肥沃。④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因素: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黄灌溉成为商品粮基地,塔里木盆地等西北地区绿洲靠的是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的是灌溉农业。)2)社会经济条件——动态发展①市场:乳畜业、花卉、蔬菜与消费市场有密切关系。②交通运输条件:乳畜业、园艺业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条件。③政策:限制或鼓励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或压低农产品的价格。④农业技术改革:现代化、区域化、专业化。⑤人口(劳动力)(注:1、发展乳畜业、花卉、蔬菜首先要考虑是否接近消费市场,其次考虑交通条件是否便利。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发展的表现: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②交通运输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等技术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地域大为扩展。如,市场与生产地分离——世界大市场——区域专业化。)
3、 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要素:土地、水源、原料、能源等;社会经济要素:劳动力、资金、技术、政策等)1)自然因素①气候(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与气候有关,如制糖工业的原料甜菜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地区,与昼夜温差有关;甘蔗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与热量有关)②地形(起伏大的山区适合建冶金工业,如四川攀枝花)③水源(煤炭、钢铁等工业要靠近河流等水源)④土地(有占地面积大厂房的企业,趋向于土地价格低廉的区域。)2)经济因素①原料:通常描述为矿产资源丰富(冶金工业靠近矿产丰富地区,炼焦工业为靠近煤产区,棉纺工业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果距原料地近总运费越低,或距市场越近总运费越高,说明该工业为原料导向型)②市场:广阔的国内或国外市场或者说市场腹地大。(高档家具。如果距原料地近总远费越高,或距市场越近总运费越低,说明该工业为市场导向型)③燃料,又称动力:能源丰富,或者说附近有水电站或火电站。(加拿大的水电丰富,进口铝矿发展炼铝工业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有廉价的丰富的劳动力或者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素质)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高科技依靠的是较高素质的人才。)⑤技术:通常描述为科技、教育发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依托)⑥交通:便捷的交通或便利的水陆交通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陆运包括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另外发达的交通也包括航空运输,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等方面的区位多是临空型。总之以上运输方式如果有的话都要考虑到。)⑧信息3)社会因素:①政策:国防、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②个人偏好③工业惯性④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客户类型等。
4、商业区位条件1)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多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此处消费者集中,商业活动的范围广)。2)交通最优原则:商业中心多位于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附近(此处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
二、 某一社会现象要点原因阐述要点化
1、 某国城市、工业、人口地区分布原因1)地理位置(次要内容)(纬度位置:温度带位置——气候类型;海陆位置:沿海内陆——交通条件;相对位置;特殊位置:发达地区的关系)2)自然因素(次要内容,可简):①气候类型和特征。②地形③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3)社会要素(主要要点,要详):①交通②市场③政治④历史⑤人口。
2、 某国或地区贫困化集中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要素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位置——气候类型;海陆位置:沿海内陆——交通条件;相对位置;特殊位置:发达地区的关系 )2)自然资源①气候资源(气候类型 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②水资源(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工农业水源充足,山区的水能资源丰富)③土地资源(地形:平原平坦适合耕作业;山区适合林业、牧业。)④生物资源(植物—植被:荒漠,植被稀疏,岩石裸露,土地贫瘠,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生态破坏:环境容量减小,动植物数量锐减。)⑤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发展采掘工业的条件。)3)自然灾害(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暖,蒸发旺盛,出现旱情,称为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旱频繁;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南亚旱涝灾害频繁,东南亚常出现洪涝灾害;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台风,美国东南部常出现飓风,中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区:干旱。
(二)人文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要求)1、交通(沿河、沿海、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靠航空港等,自然交通发达;否则落后。)2、市场(经济发达,腹地大,人口多的地区消费市场广阔;否则狭小。)3、政治(政策、国防要求等因素)4、经济水平(产业基础及现状、产业结构等)5、历史(历史原因和传统习惯)6、人口(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居住)。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其一,以上要点不一定吻合概念,只是为了记住要点,做题时避免遗漏,所以要点化的内容可作为提纲写在草纸上,推出的结论才写在答卷上。其二,回答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点要全面;2、不利于题目结论的内容要回避;3、在回答的差不多时,对于不知道或顶不准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当然一点都不会时,可以大胆的多写,反正不会,写了说不定可以得分。
三、 特殊问题解答要点
1、 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最主要的原因①劳动力;丰富低廉的劳动力②土地;廉价的土地资源③市场:广阔的市场。
2、 评价一个省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位置——气候类型;海陆位置:沿海内陆——交通条件;相对位置;特殊位置:发达地区的关系)2)自然资源①气候资源(气候类型 光照:西北青藏,南疆的长绒棉基地重要条件;热量:低纬度地区;降水:季风区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灌溉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又叫日较差,尤其是西北地区夏季较突出,白天光合作用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晚上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瓜果比较甜。)②水资源(水资源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工农业水源充足,山区的水能资源丰富)③土地资源(地形:平原平坦适合耕作业,而山区适合林业、牧业;土壤:东北黑土、黑钙土分布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低山丘陵,红壤,酸性,适合种茶树。)④生物资源(热带地区动植物的数目种类多;山区植被类型多,森林资源丰富)⑤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发展采掘工业的条件。)3)人力资源: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4)交通条件:河海陆空等方面。4)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注意:在回答以上各方面内容时选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内容写,不利的方面在最后的“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中写出即可,尽量不要在评价过程中提到。)
3、 跨区域调配能源的地理意义要点(地区间)1)对于调出区域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②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建设;③增加了(该地区)就业机会。2)沿线地区:缓解了因能源问题造成的环境压力。3)对调入区域①缓解了能源紧缺的状况;②优化了能源的消费结构;③有利于环境保护。(水电的话降低了用电成本)。 (国家间)对于调出国家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②扩大了能源出口的渠道。③其他:如果是管道运输的好处是降低了出口成本,安全性好。2)对调入国家①有利于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②实现了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保证了能源的安全;③其他:如果是管道运输的好处是降低了出口成本,安全性好;如果是水电的话降低了用电成本。
4、 某地多地质灾害(火山地震)的原因:因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发地点一般有两类情况,一类多发生在板块的内部,一类发生在板快交界地带,在高考中考查的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如果要说明原因的,这类地震多是发生在板块的的交界处,可以套用“该地区位于某某与某某(和某某)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5、传统产业中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这种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①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②减轻环境污染;③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部门联系,加强协作。
6.解决资源(能源)紧张(危机)的途径: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②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资源(能源)渠道,实现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③开发能源,研制替代品。
7.旅游地理:评价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及提出的旅游规划建议。(1)美学价值;(2)科学价值;(3)历史文化价值;(4)经济价值;规划建议(1)交通通达性;(2)距经济发达地区的关系(3)旅游资源的接待能力(增加旅游项目,调节淡旺季节的价格);、(4)环境承载力
8.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大气环流;(3)地面状况;(4)洋流
9.海南岛的发展方向(1)生态农业;(2)高科技产业;(3)旅游业
10.特殊地点经纬度的记忆①北京(116°E,39°56′N)②摩尔曼斯克69°N③中山站69°S④长城站62°S⑤黄河站(北纬78°55′,该地一年有三个月的极昼或极夜)
11.雪线的高度有纬度(温度),降水、地形(迎风坡或背风坡)有关,温度越高,雪线越高;降水越多,雪线越低;迎风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例子:天山南北(气温影响大,南高北低),喜马拉雅山南北(降水影响大,南低北高),阿尔卑斯山的南北(气温影响大,南高北低)。
12.在高考中还有三类:一类是就图或材料说明的(论述),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图表信息或材料的表述结合所学的知识原理规律展开即可。二类是就上一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只要针对上一题的问题逐个写出对策即可。三类是运用原理针对实验或现象,进行表述的题目。
当然,在高考中除了以上类型的问答题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就问题填空的题目,这些题目只有靠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记忆和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掌握了,笔者不再累赘。这些题目在高考也不少,在后文笔者有这方面的专题,供大家参考。

作者:邹老师(137261)09-08-11 19:20回复此贴
回复内容:
百分·锦州家教网 ©2003-2015